当前位置: 学院首页> 人才培养> 研究生教育> 正文>

工商管理学术学位授权点2022年建设年度报告

2025年02月12日 10:55  点击:[]

一、总体概况

1.学位授权点基本情况

本学位点2002年开始以“企业管理”二级学科招生,2011年升格为工商管理一级学科硕士学位。该学科为省级重点建设学科,现有企业管理、会计学、技术经济及管理、旅游管理四个二级学科和研究方向,并于2012年经教育部批准与我校轻工技术与工程学科交叉设立“轻工技术经济与管理”二级学科博士点。2020年本学位点顺利通过教育部学位授权点合格评估,在学科方向、师资队伍、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培养环境与条件、制度建设等方面均达到了教育部要求,并坚持“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促进学位授权点持续健康发展。

本学位点2013年被中国轻工业联合会确立为全国唯一的“中轻高级管理及技术培训基地”现设有10个研究中心及平台建有校外实习基地10余个,并与比亚迪汽车有限公司、陕药集团派昂医药有限公司、王力集团等几十家企业建立产学研或实习基地。2022陕西建工集团、爱菊粮油工业集团、西安翔腾微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西咸新区泾河新城科技文旅集团等企业建立产教实践基地。

2.培养目标与定位

目标:立足西部,面向全国,培养德才兼备,系统掌握现代管理理论、方法和技能,善于发现、探究和解决管理问题,具备创新能力、战略视野、健康身心的高层次工商管理人才。毕业生应具备较强数理分析能力、判断能力和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了解现代管理理论的热点、前沿;能够分析、研究和解决管理的理论或现实问题,并具有从事科学研究或创新创业的能力;能够满足轻工行业和西部高级管理人才需求,胜任企业管理及科研院所、高校的研究与教学工作。

定位:依托我校“大轻工”优势,围绕国家“一带一路”倡议、西部地区和行业高质量发展的需求,发挥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社会和文化传承的功能,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层次,突出研究特色和优势,使本学位点成为“丝绸之路”经济带、西部地区和轻工产业高素质管理人才培养基地、轻工企业管理创新和高质量发展研究基地。

3. 主要培养方向及特色

本学位点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凝练出如下学科方向和培养特色(表1):

1 本学位点培养方向及特色

主要方向

主要研究领域、特色与优势

企业管理

本方向研究领域包括战略决策与管理、企业制度与组织治理、人力资源管理、轻工企业生产运营管理、物流与供应链管理、创新与创业管理、企业知识产权管理等。其中轻工企业生产运营管理、创新与创业管理、企业知识产权管理为本方向的特色研究领域。

会计学

本方向研究领域包括财务会计、金融会计、财务决策与公司治理、审计理论与实务。其中金融会计是本方向的优势研究领域。

技术经济及管理

本方向为本学位点的特色研究领域,研究领域包括轻工技术经济评价与项目管理、技术管理、轻工技术创新与创业管理、知识管理与知识产权战略等。已与我校轻工优势学科交叉形成了自设“轻工技术经济与管理”二级博士点。

旅游管理

本方向研究领域包括乡村旅游规划、旅游休闲文化、文旅企业经营管理、目的地规划与开发、生态旅游等。其中乡村旅游规划为本方向的特色研究领域

4. 人才培养基本情况

本学位点立足西部,面向全国累计培养近700余名高层次工商管理学科毕业生,广泛就职于国有大型企业、上市公司、高等院校以及政府机构等部分毕业生考取了中国人民大学、西安交通大学、中南大学等高校的博士研究生。部分毕业生在西部少数民族区域和艰苦地区的乡镇机关、教育机构、国有企业、中小微企业等机构和组织从事管理和服务工作。大部分毕业生已成为单位业务骨干,为区域稳定、民族融合发展和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建设作出了卓越贡献。

2 研究生代表性成果

学生姓名

成果类别

成果简介

学生参与情况

张文静

学术论文

A cooperative inter-provincial model for energy conservation that accounts for employment and social energy costs[J].Energy, 2022,239. (SCI收录)

通讯作者

(导师一作)

丁婧

学术论文

An option pricing model based on a renewable energy price index[J].Energy, 2022,239. (SCI收录)

通讯作者

(导师一作)

臧倩文

学术论文

重污染工业企业生态效率与技术创新耦合协调效应及影响因素研究[J].生态经济, 2020, 36(09): 67-71.CSSCI收录)

第二作者

(导师一作)

吉小琴

学术论文

Cooperative econometric model for regional air pollution control with the additional goal of promoting employment[J]. 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 2019, 237.

SSCI/SCI收录,陕西省改革发展研究会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

通讯作者

(导师一作)

张芹

学术论文

乐视资金链断裂:企业财务危机的案例分析[J]. 经济与管理,2017(5): 88~92.CSSCI收录)

第二作者

(导师一作)

本学位点在校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共102人,其中包括硕士留学生26人。2022年共招收硕士研究生26人,其中企业管理20人、会计学5人、技术经济及管理1人。部分研究生来自西北大学等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以及江西财经大学等省一流学科建设高校2022届毕业生共计23人,其中3名毕业生前往中南大学、西北大学等高校继续攻读博士学位,30%的毕业生就职于大型国有企业及事业单位,升学率与就业质量相比2021年显著提升2022届硕士留学生毕业1人,该生已考入中国科技大学继续攻读博士学位。

3 本学位点高层次师资人才统计表

姓名

人才类别

薛俭

国际生态经济协会会员,陕西省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

陕西省运筹学学会理事

马广奇

“工商管理”省级重点学科学术技术带头人,陕西省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陕西省财政学会常务理事,西安市宏观经济学会常务理事

王胜利

中国知识产权研究会会员、陕西改革发展研究会会员,西安市科技专家

王海刚

陕西省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造纸学会会员

石乘齐

陕西省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西安市科技专家,

西安技术经济研究会理事

贺宝成

陕西省审计学会会员,西安市科技专家

祝福云

陕西改革发展研究会会员

邢战雷

中国知识产权研究会会员,西安市科技专家

朱文莉

中国会计学会会员

陶建宏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研究会会员

阚立娜

陕西省国有资产管理学会会员

在校生累计发表SSCI\SCI\CSSCI检索论文等学术论文50余篇,获陕西省改革发展研究会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等学术奖励16项。研究生代表性成果见表2

5.师资情况

本学位点已形成一支师资力量完备、结构合理、具有较高科研创新能力的学科梯队。现有校内硕士生导师26人,其中留学生导师14人。导师和授课教师包括陕西省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陕西省“工商管理”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省级重点学科学术技术带头人、陕西省发改委规划委员会专家、陕西省决策咨询委员会委员、陕西省“三五”人才、陕西省经济学会理事、陕西省标准化委员会专家、陕西省食品协会特聘专家、西安市知识产权智库专家、汉中市政府特聘专家、中国小康建设研究会智库委员会专家、中国人力资源教学与实践研究会、校级学术带头人2022年新聘西安市科技专家4人(表3)。

6.办学条件

本学位点所在经济与管理学院拥有10个研究中心及平台(表4)。有KERP for SCHOOL 新道教学系统、国泰安会计实训教学软件、企业经营沙盘模拟系统、会计模拟教学软件等各类教学软件,有通用数学模型系统 GAMS等,为学生学术研究提供了良好的平台。

4 陕西科技大学工商管理学位授权点科研平台

序号

平台名称

平台级别

对人才培养支撑作用

1

陕西轻工产业发展战略研究中心

省级重点研究基地

该中心是陕西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在轻工产业基础理论、陕西轻工业定位及轻工企业发展微观问题、轻工技术的创新与应用、轻工业发展的外部性问题、轻工业发展的国际化等方面为本学位点提供了支持

2

陕西知识产权运营研究中心

省级重点实验室

中心通过搭建政府、高校、科研机构、企业全方位的合作平台,推动知识产权技术升级,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产出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原创性科研成果,培养了一批创新型科技人才和知识产权领域的运营管理人才

3

经济管理实验示范中心

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中心秉承“教学理念先进、实验条件一流、人员结构合理、平台开放共享”理念,以培养学生扎实的实验技能和创新实践能力为目标,构建了由课程设计、实验实习、毕业论文、创新创业训练等组成的完整的实践教学体系

4

西安市科技创新智库

省级

智库

智库聚焦知识产权战略制定与实施、知识产权领域“放管服”改革、电商平台的知识产权保护、知识产权纠纷多元解决机制等领域,重点研究大数据、人工智能创造物、会聚技术发展、商业新模式等新技术新业态带来的知识产权问题

5

西北智慧城市研究中心

校级

将信息技术、人工智能、云计算、互联网、物联网等与经济、社会、科技、文化及人民的生活、工作、社交等全面融合发展,“中心”通过产学研的结合,接洽地方政府,调研地方需求,为本学位点人才培养提供了重要支撑

6

陕西科技大学智赢区块链研究中心

校级

区块链研究中心以经济与管理视角研究“区块链”“数字化”“绿色发展”等新型技术与产业形式,为高校、企业、地方政府搭建理论研究、智力咨询、会议培训为一体的合作交流平台,为本学位点提供了重要支撑

7

环境金融物流研究中心

校级

环境金融物流强调三者的融合,要求金融业引入环境保护理念,形成有利于节约资源、减少环境污染的金融发展模式,为环境产业发展提供相应的金融服务和产品,促进环境产业的发展,为本学位点提供了重要支撑

8

西部丝路金融经济研究中心

校级

中心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理论指引,积极响应国家发起的“一带一路”倡议,聚焦于“一带一路”投融资风险、投融资合作模式创新、金融类国际组织治理等专题研究,推动丝路金融理论的发展与创新

9

轻工技术创新与知识产权管理研究中心

校级

中心致力于轻工技术创新与知识产权管理的交叉融合,充分发挥本学位点的特色与优势,给学生提供了在轻工技术创新与知识产权管理领域的学习与实践的机会

10

传统产业生态化发展战略研究中心

校级

“改造传统产业,淘汰落后产能,促进绿色发展”是当前我国重要战略,结合轻工院校特色,紧扣时代主题是本中心的重要使命,中心的研究领域以及课题给学生培养提供了重要支持

7.科学研究

导师与科研团队先后承担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0余项,省部级和其他科研项目190余项;在国内外重要期刊发表学术论文300余篇,出版专著和教材30余部,荣获陕西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等奖励40项。

5 导师代表性成果

成果类别

作者

成果简介

专著

薛俭

中国大气污染联防联控管理机制研究[M]. 北京:科学出版社, 2017

专著

石乘齐

基于组织间依赖的技术创新网络演化[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6.

专著

郑广文

物流企业服务能力对企业绩效的影响效应研究[M]. 西安: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 2018

专著

陈晓暾

创新创业视角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研究[M]. 西安: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 2019

专著

宋宝娥

食品供应链质量安全保障体系研究[M]. 西安: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 2018

学术论文

薛俭

Cooperative Governance of Inter-provincial air pollution based on a Black–Scholes Options Pricing Model[J]. 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 2020, 277.

学术论文

薛俭

基于省际贸易视角的环境治理隐含成本研究[J].中国管理科学,2020,28(10):210-219.

学术论文

周金华

Strategies for Improving the Capabilities of a Weak Main Manufacturer in Complex Products Systems[J]. IEEE Access, 2020, 8:208075-208095.

学术论文

石乘齐

基于组织间依赖的创新网络演化模型及仿真研究[J]. 管理工程学报, 2019, 33(1):12-22

学术论文

李德强

Selection of China’s imported grain distribution centers in the context of the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J]. Transportation Research Part E: Logistics and Transportation Review, 2018.

学术论文

石乘齐

技术创新网络中组织间依赖的影响因素及形成研究[J]. 管理工程学报, 2017, 31(1):1-9

学术论文

朱文莉

女性高管真的可以促进企业社会责任履行吗?——基于中国A股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J]. 中国经济问题, 2017(4):119-135.


8.社会服务贡献

本学位点围绕地方与行业高质量发展,发挥特色优势,为政府机构和大中型企业提供规划编制、资政辅政、行业标准制定、管理咨询、人才培训等工作,服务西部经济社会发展。

响应重大需求,服务改革开放高地建设。落实“一带一路”倡议,编制中欧合作产业园及院士谷建设方案,并按照方案引进了中国中车、博世力士乐等世界500强企业入驻。编制西安航天基地发展规划,助力基地成为世界一流航天产业新城和我国军民融合创新改革示范区。

发挥智库功能,服务政企战略决策。完成的“陕西省仓配一体化服务规范指南”被确定为陕西省仓配一体化服务标准。编制《陕西省高校知识产权贯标实施方案》,树立了陕西省高校知识产权管理试点贯标工作标杆。2022我院教授提出“以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为着力点,持续推进陕西实现共同富裕”得到了省级领导批示、“市场主体要为共同富裕奠定充足的物质与精神基础”被教育部采纳。

助力脱贫攻坚,服务乡村振兴。针对秦巴山区、吕梁片区、河西走廊等革命老区及深度贫困地区,开展“精准扶贫”战略研究,研究成果为西部地区稳定脱贫和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新思路和新举措,并编制铜川市印台区及横山县等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助力相关县域顺利退出国家级贫困县。

二、研究生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2022年本学位点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学院人才培养视野下,紧扣研工部工作要点,紧密围绕学院中心工作,以加强研究生党建工作为基础,统筹做好学生科技创新与安全稳定工作,将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与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有机融合,不断探索研究生思政教育的新机制。

1. 常态化开展主题教育活动与思政教育实践活动

学习党的二十大系列主题教育活动。经管学院研究生党支部高度重视理论学习,组织全体党员集中收听收看党的二十大召开实况,并在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后开展了丰富多样的理论学习活动。智慧决策与绿色发展研究团队党支部开展了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理论研讨会,由支部正式党员分模块对党的二十大报告进行了分享解读。学院各年级研究生党支部以支部书记讲党课的形式对党的二十大精神进行了集中学习,陕西科技大学“红色基因薪火传承”研究生宣讲团开展系列学习活动。

扎实推进专题思政主题活动。2022年经管学院党委中心组专题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要求学院各支部和全体师生党员要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首要政治任务,与习近平总书记前两次来陕考察重要讲话精神融合起来,一体学习、一体落实,努力在学懂弄通做实上学在前、干在前、走在前、做表率。

积极开展思政教育实践活动。组织研究生假期深入位于铜川王石凹村的乡村绿色发展技术与决策支持创新团队科研实践基地开展实践调研,主动对接我校帮扶对象王石凹村在乡村振兴中的需要,引导学院教师将科研做在“三秦大地”上,推动学院科研团队服务陕西地方经济发展。

2. 规范发展研究生党员,选树先进典型事迹

注重对入党积极分子的教育和培训。举办第5152期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班,开展“我们这十年”短视频大赛、举办红色书籍读书分享会、党的二十大主题演讲比赛等活动,全年共有9名研究生参与党课培训。

深入推进党员精细化管理。研究生党支部目前有正式党员72人,预备党员14人,支部一直参照党员发展流程有序开展各项工作,始终秉持“成熟一个,发展一个”的原则,努力将有意愿并且符合要求的同志吸纳到党的组织中。全年共培养积极分子9名,发展研究生党员2名,转正9名。

积极选树研究生优秀党员、优秀党支部,传播正能量,弘扬主旋律。为增强研究生党员的责任意识和党性观念,切实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结合研究生实际情况,研究生党支部积极引导研究生党员参与“亮岗履职”系列活动,选派理论功底扎实的党员参加“红色青年”理论宣讲团,在学院范围内进行党的二十大精神宣讲;经管2022级研究生党支部成立“学习帮扶”有问必答团队,充分发挥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围绕科创竞赛、社会实践、保研、考研等方面为本科生提供帮助,由优秀党员为低年级的同学开展经验分享交流,帮助低年级同学解疑答惑。

3. 积极搭建学术交流平台,持续推进导师协同育人机制

学院积极落实《陕西科技大学关于全面落实研究生导师立德树人职责实施细则》,不断强化导学协同机制,积极构建全员育人格局。2022年学院组织导师和研究生共同参与“导师零距离”学术沙龙活动,为研究生科研工作提供了新的角度与启示。发挥导师专业优势,在全院范围内营造积极参与科创实践的良好氛围,导师后为全院研究生开展创新创业大讲堂3,获得学生好评。2022年研究生成果优秀,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共计17篇,其中7篇获评陕西科技大学研究生科研创新成果;获得“正大杯”“苏研杯”“互联网+”等大赛国家级奖项13人次,省级奖项10人次。

三、研究生培养相关制度及执行情况

1.招生选拔

根据《教育部关于印发〈2022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工作管理规定〉的通知》,教育部高校学生司关于做好2022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录取工作的通知》以及陕西省和学校有关2022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工作的相关要求,修订《经济与管理学院2022年推荐免试研究生考核实施细则》《陕西科技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2022年硕士研究生复试及录取实施细则》《经管学院2022年硕士研究生优秀生源计划实施细则》,招生复试中严格执行国家和校院招生考试要求和实施细则,坚持按需招生、全面衡量、择优录取和宁缺毋滥的原则2022年通过推荐免试、优秀生源计划和全国统考等共招生26人。复试中严格过程监管,建立健全“随机确定考生复试次序”“随机确定导师组组成人员”“随机抽取复试试题”的“三随机”工作机制,无任何违规违纪行为发生。

2.课程建设与质量保证

全面贯彻落实全国研究生教育会议精神,深化新时代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更好地服务地区经济发展和对高素质管理人才的能力需求和培养现状,2022年本学位点按照工商管理教指委课程培养体系,对培养方案进行了全面修订,明确了培养目标和基本要求,科学合理设定课程体系和培养环节。根据本学科特点设置科研、学术及实践等必修环节的具体内容。培养方案中要求研究生应进行科研、学术及实践活动,必须完成1项与本学科相关的研究工作,深入社会基层从事与所学专业相关的技术指导、社会服务等,并鼓励研究生参加国际高水平学术会议。该培养方案已2022级新生教育教学中展开应用实践。

本学位点对全部课程的教学大纲进行修订完善充分论证,反映学术领域的最新思想动态和最新科研成果,适应研究生探索性学习和创造性能力培养的要求。同时,制定《经济与管理学院研究生教育教学督导工作实施办法》,狠抓研究生培养质量,规范工作流程,严格执行督导听课制度。经督导反馈,教学效果满意。

3.奖助及学风建设

严格按照《陕西科技大学研究生创新基金实施办法》《陕西科技大学研究生高水平科研成果奖励办法》《陕西科技大学研究生高水平科研成果奖励办法》《陕西科技大学国家助学金评选实施细则》等相关文件要求对研究生实施奖助评选和认定。学院同时完善《经管学院研究生国家奖学金评审实施细则》《研究生德育评定细则》制度,加强对研究生德育成绩进行积分并加入学业奖学金的考评中,以制度激发研究生重视德育建设的内生动力。2022本学位点2人获得国家奖学金,36人次获得学业奖学金。7人获陕西科技大学研究生科研创新成果奖。

注重学风建设,加强过程管理和考核。开展学风建设主题教育,薛俭副院长为2022级新入学研究生作了题为《学问与人生科技道德与学术规范》的精彩报告。在重要时间节点开展研究生考试、学术诚信教育。为确保风清气正的考试环境,经济与管理学院在重要时间节点开展“守规矩、倡诚信、反作弊”考前诚信教育活动,引导研究生坚定信念、洁身自好、拒绝作弊。20223名研究生进入中南大学、西北大学等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攻读博士研究生。

4.导师队伍选拔、培训与审核

学位点按照《陕西科技大学研究生指导教师岗位管理办法》,格进行导师选拔师德师风、学术造诣、学术规范等作为重要标准。2022年,经教师本人申请、学院学术评定分委员会审核,新增2位硕士导师。

学院重视对导师业务的指导和监督。多次举办导师培训会议、科研交流活动,提升导师的业务能力。部分导师利用假期深入工商企业一线顶岗调研,了解企业实际需求,丰富教学内容和科研项目选题。

学位点每年对所有导师进行资格审核,并进一步完善导师动态管理制度,制定学院研究生导师岗位管理办法,招生指标分配等进行动态管理。2022年所有导师均通过资格审核。

5.师德师风建设

学校专门制定印发《陕西科技大学教师师德考核办法(试行)》《陕西科技大学教师师德失范行为负面清单及处理办法(试行)》,对“红七条”及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进行细化,严格实施师德师风一票否决制,对全体教师进行提醒与警示。本学位点出台《经济与管理学院教职员工职业道德规范》,明确教师职业道德内涵和要求;完善《经济与管理学院学术委员会章程》《经济与管理学院学术道德委员会章程》,健全学术不端行为监督查处机制,推进学术诚信制度化建设;修订《经济与管理学院博士(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管理办法》,加强研究生导师的师德考核及日常工作管理

本学位点已建立起组织领导、文化建设、典型引领、监督考核的“四位一体”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

(1)加强组织领导,夯实主体责任。成立由党政主要负责人、教工党支部书记、系主任、学科带头人、学科骨干、学生代表等组成的师德师风建设工作小组,明确任务、细化分工、夯实责任,形成“党委领导、纪委监督、行政主抓、工会协助、全员参与”的党纪政工齐抓共管的师德师风建设格局。

(2)创新文化建设,营造良好氛围。推行学位课教学团队与科研团队深度融合模式,为提升教师教学及科研水平搭建平台;选派学科骨干赴国内外知名高校及西安交通大学“西迁博物馆”等教育基地研修参观;邀请权威专家莅临“未央导师论坛”开展专题讲座;定期举办教育教学思想大讨论,践行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常态化开展警示教育,树立纪律观念,筑牢底线意识。

3)对标先进典型,厚植师德涵养。学科团队以我校“黄大年式教学团队”先进典型张美云教授为学习榜样,培植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爱国情怀,树立教书育人、敢为人先的敬业精神,培育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高尚情操。开展“我心中的好导师”评选活动,争做“四有”好老师;选拔党性强、业务精、有威信、肯奉献的优秀党员教师担任教工党支部书记,发挥先锋带头作用;依托“管鲜事”微信平台宣传优秀教师,树立良好师德形象,营造崇尚师德良好氛围。

4)建立考核机制,强化师德监督。成立书记、院长双组长制师德师风考核工作领导小组,构建学生评议、教师自评、教研室互评、考核领导小组评议的“四维评议”机制,将教师思政和师德师风建设纳入党建工作责任制,全方位考核师德师风。建立并落实师德师风负面清单,严格执行违反师德师风行为一票否决制;设立师德师风投诉平台,接受学生、学院、学校、社会全方位监督。

四、研究生教育改革情况

1.强化课程思政意识,改革与优化课程体系

根据教育部《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和工商管理教指委指导意见,结合工商管理硕士学位点培养目标和社会需求,组织优秀师资在2022年对培养方案和教学大纲进行修订,完善教育方案和课程体系,优化教学内容,要求任课老师结合课程内容和特色,进行课程思政建设,按照“马工程”教材的要求选用教材;结合研究生院“2022年研究生课程及教材项目建设立项工作的通知”,安排教师以正确的政治方向和价值导向为根本原则,以思政教育、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培养为重点,以构建良好的研究生知识结构为基础,开展研究生精品教材培育工作,并对使用教材进行常态化审核。针对教材排查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对四部教材及时进行整改和调整,并再次审核通过,持续贯彻并强化“立德树人”是教育根本任务的教育理念。

2. 加强政策引导和制度保障,推进研究生教育改革

根据《陕西科技大学“双一流”建设研究生教育教学贡献激励办法(试行)》(陕科大校〔202221号附件3)《新时代陕西科技大学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实施方案》(陕科大校研〔20215 号)《陕西科技大学研究生教育教学建设项目实施办法》(研院〔20226号),2022年制定《陕西科技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研究生教育教学建设项目培育实施方案(试行)》,旨在深入探索新形势下研究生教育发展规律,加强研究生教育研究和课程建设、教材建设等基础性工作,加强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不断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鼓励、支持研究生教育改革与创新活动。经过培育,2022年本学位点获批校级教育改革项目1项,校级课程建设项目1项(表6)。

6 2022年本学位点获批校级研究生教育改革项目

类别

项目编号

项目名称

主持人

立项级别

教改项目

JG2022Y15

大数据背景下“科研创新力”导向的经管研究生学业评价机制与实践研究

贺宝成

校级一般项目

课程项目

KC2022Y10

MNC Operation&Management在线开放课程

石乘齐

校级一般培育

3.促进合作交流,提升研究生教育教学理念

为拓宽导师和研究生视野,加强学术交流,提升教育教学理念,我院举办8场前沿报告,邀请长江学者、国内经管学院院长等具备国字号头衔和高级别知名学者与学院师生进行分享;紧跟国家战略,融入发展大局,积极与国内兄弟院校开展学术交流,成功申报并举办了陕西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2022年度学术活动“双碳背景下西部地区经济管理政策论坛”;主动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主战场,坚持“产学研用”和开放办学的理念,积极与陕西本地企事业单位开展交流和合作,新聘3位政府和企业高管为特聘教授;鼓励导师和研究生参加各类专业对口的学术交流会议,围绕学术科研主业,组织开展学术文化活动,培养浓厚科研学术氛围,2022陆续开展各类学术文化类活动共33场,包括“导师零距离”“新生入学教育”“学术论坛”“创新创业大讲堂”“榜样论坛”“科技创新训练营”“校友论坛”(见表7)。

7 学术文化系列活动

板块

主讲人

单位

主题

学术论坛

曹志刚

北京交通大学

Sniping and Limited-attention in Online Auctions

陈晓暾

陕西科技大学

守常创新、知行合——浅谈创新创业教育与实践

王熹徽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应急运作管理中的若干管理科学问题

王性玉

河南大学

农村普惠金融发展的数字化逻辑

赵敏娟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中国农业碳中和目标分析与实现路径

马莉莉

西北大学

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中国发展

柴建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一种新的综合集成预测技术及其在油价预测中的应用

胡海青

西安理工大学

助力创新:孵化器的演进、现状与未来

郭爱君

兰州大学

双碳背景下西部地区经济管理政策论坛系列报告(一)

赵敏娟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兰峰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双碳背景下西部地区经济管理政策论坛系列报告(二)

薛俭

陕西科技大学

校友论坛

岑磊

国安证券

如何解读资产负债表

刘东萌

爱菊集团

筑梦科大,成就梦想

导师零距离

史武男

陕西科技大学

我国省级与国家药品集中采购影响企业创新的差异

新生入学

教育

李雷

陕西科技大学

科学道德与学术规范教育

薛俭

陕西科技大学

前沿讲座

石乘齐

陕西科技大学

学院概况介绍

梁志莹

陕西科技大学

校规校纪、行为规范教育

邓鲲鹏

陕西科技大学

培养、学位与日常管理教育

王一涵

陕西科技大学

研究生身心健康讲座

李雷

陕西科技大学

研究生新生与导师见面会

梁志莹

陕西科技大学

创新创业教育

王一涵

陕西科技大学

新老研究生学习经验分享会

创新创业

大讲堂

陈晓暾

陕西科技大学

创新创业是一场愿、能、行、果合一的修行

石乘齐

陕西科技大学

创业计划书撰写

王思瑶

陕西科技大学

从数据到结论——数据分析的步骤与基本方法

榜样论坛

刘然然

陕西科技大学

考证经验分享

乔宏亮

陕西科技大学

就业经验分享

梁秀芳

陕西科技大学

学术之路-科研论文写作方法

梁秀芳

陕西科技大学

正大杯国家级奖项经验分享

杨智艳

科技创新训练营

常江波

陕西科技大学

科创赛事项目文本内容、格式培训

张沁蕊

陕西科技大学

许宇轩

陕西科技大学

孙娜

陕西科技大学

创新创业赛事经验分享

余堃清

陕西科技大学

赵磊

陕西科技大学

科技创新赛事系列培训

梁赵缠

陕西科技大学

2022本学位点继续全面贯彻落实《陕西科技大学关于全面落实研究生导师立德树人职责实施细则》,明确导师在人才培养、立德树人、师德师风等方面的第一责任,夯实育人责任,推动导师把工作重点和目标落在育人成效上导师积极参与思政工作,推进科教协同育人工作,建立了导学协同机制,构建起全员育人新格局。导师通过日常科研工作将学术道德教育贯穿研究生培养的始终,帮助研究生树立“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把研究成果应用到发展实践中”的学术研究价值取向,2022年研究生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总计17篇,其中7篇获评陕西科技大学研究生科研创新成果。

五、教育质量评估与分析

1.自我评估

1)对标评估指标体系,整体水平持续提升

本学位点研究生培养质量进一步提高,研究生内部质量管理体系逐步完善。根据《陕西科技大学研究生教育教学督导工作实施办法(试行)》(陕科大校研〔2020〕)等文件精神,2022制定《经济与管理学院研究生教育教学督导工作实施办法》,新聘院级研究生督导2人,对学位点研究生招生、培养全过程进行监督、抽查、指导、评估和质量反馈,并为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与创新提供咨询和决策服务。同时,对学生教学效果和满意度进行跟踪评价。根据反馈结果,学位授权点教育效果较好,培养质量持续改进和提升。

2)严格执行规章制度,论文质量持续提升

严格执行国家、学校和学院的各项规章制度,对标《陕西省优秀硕士学位论文评选办法》《陕西省硕士学位论文抽检实施办法》等文件精神,从选题、开题、评审等环节严把质量关,持续提升学位论文质量。2022年学位论文学校抽检和省学位办论文抽检全部合格。

3)聚焦工商管理学科内涵,核心竞争力日益凸显

制定《经济与管理学院科研团队建设管理办法(试行)》,通过鼓励学科交叉、校企合作、模式创新,组建具备较强稳定性的科研团队 9 个(见表8)。团队具有相对明确、稳定的经济管理领域研究方向和社会服务领域。团队建设结合学位点积累和特点,团队师生的科研兴趣和特长,以及国家区域政策导向和学科理论前沿,进一步凝练、聚焦研究方向,积淀、打造学位点特色,有利于健全科教融合人才培养体系,提升人才培养成效和科研成果质量。

8 科研团队

序号

团队名称

研究领域

1

智慧决策

与绿色发展

环境、能源、社会和经济系统协调及不确定条件下智慧决策研究;工商企业绿色发展;绿色金融

2

传统产业生态化发展战略

传统产业生态化发展战略研究;传统产业环境经济影响研究;传统产业生态化组织形态研究;传统产业生态化安全生产研究;传统产业绿色贸易发展研究

3

科技金融

与大数据审计

科技金融,金融科技,大数据审计模式,金融风险与大数据审计治理

4

科技创新与城市治理

知识产权创造、管理、保护与运营

5

双碳与数字经济背景下管理创新

数字经济背景下的企业管理和政府政策创新;企业及区域低碳转型路径;双碳目标及数字经济背景下创新管理;低碳发展与数字化转型协同作用下的企业发展;数字经济背景下外经贸、物流和供应链管理

6

知识产权

与金融科技

知识产权,金融科技,反不正当竞争

7

创新

与组织管理

企业创新与组织行为、中国情境与人力资源管理、大数据行为分析与决策、数字经济与和谐劳动关系、就业与可持续发展

8

乡村产业振兴与农村金融

农业经济,农村金融,农产品销售,乡村振兴

9

区域产业经济高质量发展

农业经济,区域经济,产业经济

2.问题分析

本学位点的研究生培养工作取得一系列显著成果,但仍存在以下不足:

一是科研平台数量与质量不平衡,数量较多,但一些团队的高水平成果较少。研究生参与科研团队和科研项目深度仍需加强。

二是由于前期宏观环境影响,学术交流形式较为单一,主办或承办的学术会议数量和影响不足,且研究生“走出去参加大型学术会议有待进一步提升国内外学术交流需进一步加强。

六、改进措施

1.促进科教融合,持续完善人才培养体系

根据本学位点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模式的特点,现有科研创新平台和科研训练基地基础上提高数量并提升质量,加强引导学生参与科研项目,实现科研与教学的相互融合及资源共享,培养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同时鼓励师生对科研和教学的多元结合模式展开研究和实践,探索构筑拔尖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

2.加强学术交流,持续提升研究生视野和科研水平

探索多样化的学术交流形式,持续强化“前沿科学报告”“未央导师论坛”“未央讲堂”“研究生学术文化节”“校友论坛”等学术活动品牌化建设。营造浓厚的学术氛围,加强内部交流,组织讨论,共同提高。组织并鼓励研究生主动收集有关学术交流的信息,积极参加校内外线上、线下各种学术交流活动,特别是国际的学术交流活动,不断提高自身学术素养。


【扫描二维码·分享本页面】

下一条:工商管理学术学位授权点2021年建设年度报告